肌酐升高了还能不能降下来?如果能,那多久可以降下来?能降到什么程度,可以恢复正常吗?
很多病人肌酐一升高后,都想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。然而没有统一的答案。每个人病理不同,发病周期不同,年龄不同,症状不同等等,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。所以治疗结果是具有差异化的。
有些人肌酐升的快也降得快,且恢复程度很乐观。但有些人却不是那么容易控制,可能降下来了2、30个单位都比较难,还容易反复。
其中有几类肾病,一周内就可以把肌酐降下来,算是肾病界的“天花板”了。但关键还是要抓住治疗的"黄金窗口期"。今天,我就来讲讲这些可快速逆转的肾病类型,希望你也能抓住机会!
1. 肾小管早期损伤(KIM-1升高)
肾小管上皮细胞是肾脏五大细胞中再生能力最强的。当检测发现尿KIM-1(肾损伤分子-1)升高,往往提示肾小管正处于急性损伤期,但尚未纤维化——这时干预效果最好!
典型案例:
一位45岁男性,因服用某抗生素后肌酐从78飙升至210,尿KIM-1检测阳性。经过停用肾毒性药物+短期小剂量激素+活血化瘀治疗,5天后肌酐降至120,10天恢复至85。
其中KIM-1指标异常是肾小管损伤的"早期警报",与血肌酐比更敏感,KIM-1系列损伤指标检查也是近几年来大力推荐的一类新型检查项目,可以更准确的判断,更早的评估出肾脏损伤的具体点位,给治疗抓住黄金期创造更多机会。这类损伤的患者治疗窗口期通常为2周内,超过1个月可能有纤维化发展风险。
2. 高血压肾损害(肾小管缺血型)
作为导致尿毒症排名第三的肾病类型,其实并不是多难控制。因为多数患者都具有超过5年的高血压病史。如果但凡多了解一点关于长期高血压的并发症,早引起重视。积极去稳定血压肾衰竭风险还是比较低的。
发生肾损伤的人,往往是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才会导致肾小动脉痉挛,就像掐住吸管,让肾小管"窒息"。但这种缺血损伤在早期是完全可逆的!
首先需要快速把血压稳定住,首选ARB/ACEI(如缬沙坦、依那普利)类长效降压药,主要是还有降蛋白护肾的作用,一定程度可改善受损肾功能。多数患者血压如果依然不稳定则需要联合用药,比如常用的搭档组合包括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,利尿剂噻嗪类等等。严重时短期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,控压更有效果。
坚持把血压控制在130/80mmHg以下后,肾损伤情况得到改善,肾脏内压减轻,肾细胞通透性降低,尿蛋白得到改善,3-7天肌酐也会有名下降,尤其适合舒张压(低压)>100mmHg的患者。
3. 急性尿酸性肾病(尿酸>600μmol/L)
随着饮食多样性,尿酸高痛风的人越来越多,而尿酸结晶堵塞肾小管,引起的肾损伤也越来越普遍。重吸收的细胞给堵住了,也就意味着肾脏只能滤过但不能完成排出的最后一步,所以很容易引起肌酐"爆表"。
但也不要慌,只要处理的及时可快速缓解,记住三步缓解法:
首先碱化尿液可以选择碳酸氢钠片1g tid,使尿pH维持在6.5-7.0,减轻肾脏的代谢负担,其次强力降尿酸:非布司他40mg qd(肾功能不全需减量)联合中医药内服外敷,活血化瘀,改善肾脏内免疫损伤环境,疏通血液把结晶排出来,同时有助于修复受损肾细胞的血氧环境,让肾功能带已回复,肌酐水平逐渐降下来。
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平时必须多喝水,每日饮水2000-2500ml(心功能允许且无水肿的情况下。)多喝多排,有助于减轻肾脏代谢压力,对加速排毒也十分关键。
之前湖南的一位痛风患者,尿酸820μmol/L,肌酐389,急诊给予上述治疗,复查一周后肌酐降至176。
4.大量蛋白尿导致肾病综合征急性肾损伤
当24小时尿蛋白>3.5g,可能引发低蛋白血症,伴随着血液水分外渗,引起肾间质水肿。同时蛋白管型也会堵塞肾小管,引起多重破坏。
针对这个情况需联合中医西医联合控制,采取采取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的方案,先把炎症压下去,保护好剩余肾细胞,再跟上利尿消肿、抗凝等治疗,同时联合中医根本改善免疫损伤,修复受损免疫功能,稳定巩固病情。
多数患者蛋白尿减少后,肾间质压力缓解,肌酐常在1周内下降30%-50%。
有患者不禁问了为什么这些肾病能快速好转?我的却不行?
核心原因就一点:肾小管细胞还活着!它们只是暂时"罢工",并未完全坏死。通过:
解除病因(如停肾毒性药、降尿酸)
改善缺血(降压、活血)
减轻负荷(利尿、抗炎)
就能让这些"装死"的细胞重新上岗。但如果拖太久(通常超过1个月),细胞真的死亡纤维化,就难逆转了。
益通网配资-配资炒股平台找加杠网-我要配资网官网网址-股票大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